捕夢網編織工作坊:帶走啟德的一部分
"Weave your Eco-Dreamcatcher" Workshop @ Kai Tak Art Week @ Kai Tak Arena 啟德體藝館

#環保 #樂活 #工作坊

Kai Tak Arena

Kai Tak, Hong Kong

sports facility

MTWTFSS07:00 - 23:00

Rambutan / Hong Kong

紅毛丹,渾身帶刺,表裏不一。

28 Mar 2025

「夢」是許多藝術家的靈感來源。在夢裡,我們像是有自主意識,實際上卻無法控制夢境的內容;而當中的情節、影像、聲音和感覺,或許蘊含了我們的潛意識,疑幻似真,勾起藝術家的無限想像。這個回收「膠」織捕夢網工作坊,就是由「夢」這個主題出發,參加者在藝術家的帶領下,以回收物料,創作一個「捕夢網」帶回家。
捕夢網編織工作坊:帶走啟德的一部分

藝術家與工作坊背景

藝術家鍾子豪(Howard),是HIR建築設計室共同創辦人,亦是啟德體育園裝置藝術《緣·圓》的創作者。這個裝置由兩個不鏽鋼的螺旋結構組成,圓形相距2,025毫米,當中的繡曲線由520條彩弦編織而成,軌跡交錯,沒有交疊,象徵因緣份牽引的短暫相遇。而這些彩弦由回收塑膠製成,原是啟德體育園興建時使用過的水馬,經過處理再生為藝術品,傳達了萬物可再生重用的環保概念。 Howard說,在構思是次工作坊時,因彩弦的編織方法與捕夢網相似,就跟塑人木工場(Plastic Wood Studio)的負責人Boy研究,以相同的再生塑膠材料製作捕夢網。
以回收膠作材料
以回收膠作材料

創作過程:從回收到藝術

講解完理念,立即開始創作。材料完全看不出來是以回收膠製成,彩弦是馬卡龍顏色,且有漸變效果,感覺夢幻,切合主題。彩球、吊牌的前身,是膠水樽蓋,看他們的顏色,有沒有想起它們原本的模樣? 第一步是編網,在各導師指導下,我們開始以彩弦圍著圓圈編織,一圈一圈的,慢慢構成交錯而有序的網紋。導師提醒,力度不要太大,否則塑膠圈容易變型,還教授了一個小技巧,以指尖把彩弦壓平,便可固定在塑膠圈的邊緣。 編織時,把彩珠加入,配搭及位置都可隨意發揮。 完成了編織,捕夢網已經成形。餘下的部份,就是在底部加上羽毛裝飾,及在頂部綁上「情人結」,方便掛起。
治愈的編織過程
治愈的編織過程
大致成形!
大致成形!

治療的手作之旅

實際創作過程大約一個小時,沒有藝術背景也能完成,而且編織的過程要專心投入,感覺治癒。大家都可以帶著漂亮的捕夢網回家,把它掛在床頭,希望今晚也能夠做一個美夢。 完成工作坊,我們一起信步到裝置藝術《緣·圓》,不過碰著有個大帳幕放在展品後方,否則將捕夢網跟它合照,會更加好看。
工作坊自製捕夢網與裝置藝術原作《緣·圓》合照
工作坊自製捕夢網與裝置藝術原作《緣·圓》合照
啟德的裝置藝術《緣·圓》
啟德的裝置藝術《緣·圓》

後記:帶走啟德的一部分

參加是次工作坊,感覺到主辦單位、藝術家都很有心思和熱情。例如,因選用的材料是塑膠,較容易變型,團隊經過反複試驗,才研究出合適的編織方法。活動過程中,他們也很有耐心地指導。 而作為首屆啟德藝術周的活動之一,主辦單位嘗試將工作坊跟啟德這地方連結,以啟德體育園興建時使用過的水馬創作,不僅環保,也象徵著啟德的故事。誠如活動籌辦的負責人說,我們帶著捕夢網離開,就像帶走了啟德的一部分。

延伸閱讀:捕夢網是甚麼?

捕夢網源自於美洲原住民文化,特別是歐吉布瓦族的傳統工藝。典型的捕夢網,由柳條或其他柔軟木材彎曲成圓形框架,內部編織成網狀結構,下方通常懸掛著羽毛、珠子和其他自然材料。 根據傳統信仰,把捕夢網懸掛在睡床上方,能夠過濾夢境。好夢會沿著羽毛滑下,輕輕降落到熟睡者身上;而噩夢則會被網捕獲,在晨光照射時消散。 現代社會中,捕夢網已超越文化界限,成為全球流行的裝飾品與禮物,成為帶來寧靜睡眠和正面能量的象徵。
* * * article collected under Rambutan / Hong Kong * * *
Previous: 【啟德體育園】 運動設施預約教學!Book場時段、費用及交通資訊 (3月26日更新)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