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大家有读中国历史,提及明清交接时,好多时只系提及吴三桂叛国,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城,之后对汉人采取高压及怀柔政策,但对清开国创建者努尔哈赤的历史就比较少提及。其实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系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,可以话同成吉思汗齐名。诚如金庸先生如言:
「自成吉思汗以来,四百多年中,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。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,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,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,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。」
咁究竟努尔哈赤有咩奇才谋略可以得到金庸先生的赞许呢?主要的原因是报父仇。原来当时努尔哈赤一家人本身投效明神宗,其祖父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。可惜,其后明军攻入古勒城并进行屠城,并混乱间杀害其父亲及祖父。虽然努尔哈赤自知实力不足以对抗明朝,但亦埋下对明朝仇恨的伏线。
其后他凭著军事才略及报仇的决心,统一女真部族,并于1616年称汗改国号后金,改元天命。两年后,以七大恨之名起兵反明,而七大恨就系以二祖被杀报仇为首,至于其他「恨」对佢黎讲并不是太重要,只是以七大恨能够令佢更加出师有名同团结各女真部族。
其实明朝当初对努尔哈赤没有太在意,反而对日本更加上心,相信大家都知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,就心红谂住向外扩张,于是出兵攻打朝鲜,史称「朝鲜之历」,为「万历三大役」之一。最后虽然击败日本,但自己都元伤大伤。或许明神宗轻敌,努尔哈赤势如破竹,连取几个主城,使明朝开始感到受威胁,于是调派重兵驻守北方。
之后就到了最关键的战役「萨尔浒之战」,明廷以杨镐为统帅,分四路大兵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,而四路军的主帅都系明朝大将,分别为山海关总兵杜松、辽东总兵李如柏、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,兵力十二万。至于后金八旗兵大约只得六万,足足比明廷少一半。由于兵力悬殊,努尔哈赤于是先派间谍收集出兵情报,并决定放弃防守其他地方,只集中兵力主攻一路,表示「恁尔几路来,我只一路去」,先以伏兵的方式杀败急功的杜松,使明军将士畏首畏尾,进退两难。其后马林赶至,见到军心不稳,又不熟地形,于是转攻为守,不过最终被后金军三面围攻主营,全军覆没。其后努尔哈赤乘胜追击,先取刘铤,最后逼退怯战的李如柏,明军惨败而回。
萨尔浒之战为明与后金的转捩点,未开打之前优势在明,无论兵力、装备及地域都远胜于后金,但经此一役,明军损失惨重,最重要努尔哈赤已知明军实力底牌,于是两个月后就首次转守为攻,主动率军进攻明军,马林及一众将士战死,顺利攻下沈阳,并作为京城。可惜,其后于宁远之战败于明朝名将袁崇焕,不久就怀著遗憾病逝。努尔哈赤死后,其子皇太极选址沈阳近郊「福陵」将他与生母一同埋葬。
我置身于清福陵,看著归家的燕子于陵墓盘旋,伴著风声细想努尔哈赤传奇一生,并感到自已的渺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