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高的遊樂場》本地原創繪本音樂劇

#香港 #藝術 #演出 #音樂劇
來自 香港兒童音樂劇團

香港兒童音樂劇團

本港首個以兒童及青少年為音樂劇骨幹的藝術團體

「你試過因為一棵樹,而想起一個城市嗎?」 繼去年暑假的周年演出《快樂畫框》大獲好評後,香港兒童音樂劇團,於今年8月,再次將繪本搬上舞台,在香港大會堂演出!《小高的遊樂場》音樂劇,改編自本地繪本作品《小高的遊樂場》,以城市小孩在山頂迷路為故事主軸,從而展開了一趟奇幻旅程。音樂劇集合冒險、保育、迷失、成長等元素,探尋玩樂的意義,並結合歌曲、舞蹈、影像、手語,是個跨媒體的藝術創作,適合一家大小觀賞的暑期節目。
將開始

費用

HKD $500 貴賓票, $340 正價票, $204 優惠票 (全日制學生、60歲或以上、殘疾人士及看護人、綜援受惠人士)

關於《小高的遊樂場》繪本

《小高的遊樂場》是本地藝術家林建才的原創繪本作品,該書榮獲今年意大利波隆那童書展拉加茲獎 BRAW AMAZING BOOKSHELF 殊榮。 作者林建才一向愛山,以前每遇到創作瓶頸的時候就會往山上走,樹會聆聽和給予建議,走着走着就會忘記原來的煩惱和憂愁 。 《小高的遊樂場》的創作靈感來自一次他和朋友行山的經歷。當天他們沿纜車路步行上山,朋友跟他分享香港開埠初期的植樹計劃。「聽說香港的山以前是禿頭的,常被人形容為一塊大石頭。沒有樹的石頭太熱了,於是政府嘗試在新建的道路兩旁種樹。他們從浙江換來楠木,在澳洲帶來桉樹,從馬來亞人換到棕櫚,還有印度的士兵帶來的橡樹,日本商人的蒲葵,加上馬達加斯加的鳳凰木,這裡慢慢變成一個世界花園⋯⋯」 香港早期種植的樹大多沒有留下來,大雨、颱風和戰爭對這些新種的樹造成嚴重破壞。但人們太喜歡樹蔭了,無論經歷幾多失敗,他們還是堅持種樹。現時最早有記錄的市區樹在尖沙咀彌敦道和海防道,它們在1890年代種植,134 歲的樹還是很年輕。小高是香港島上最早的公共交通工具,136 歲的他每天仍在大山中跑上跑下。一百多年,小高和樹木一起成長,見證香港島由一塊鳥不生蛋的大石頭變成綠油油的山。本書記錄山中的樹和小高的成長經歷,從山泥傾瀉到日佔時期,他們的故事將帶讀者認識不一樣的香港。

從繪本到音樂劇

香港兒童音樂劇團選取本地藝術家林建才的原創繪本《小高的遊樂場》為藍本,由導演陳港虹(虹仔)、編劇翁善瑩、林建才以及劇團總監呂妙敏四人合力改編繪本成約80分鐘的音樂劇。其中總共有116位年齡介乎4至15歲的小朋友出演,共同演繹主角小高與同學在太平山頂考察途中意外迷路的冒險故事。 受爺爺影響,小高自細熱愛山野,但偏偏不敢走進山中,皆因媽媽從小告誡「乜都唔准掂!」。在四季不算分明的香港,花草樹木和原生動物卻歲時不同:紅棉、黃槿、一身白紋的野豬寶寶、跳走匆匆的赤麂、開著錐型小花的鴨腳木圍滿上百隻又黃又紅的報喜斑鳳蝶,真係隔住玻璃都令人興奮。這次迷路,小高及同學阿 Kam、阿 K 與博物學家的相遇,令小高必須走出怯懦,由一棵棵原生的、外來的、熟口熟面又唔識的樹木、花草、蟲鳥、動物,一步一步走進了香歷史、植物的歲時記。 編劇翁善瑩曾在訪問裡分享,創作的出發點,源自她跟五歲兒子的對話。兒子向媽媽投訴自己很忙,因為要參加很多興趣班,但當他閒下來時,卻茫然地不知道該玩甚麼。編劇有感香港的小朋友都需要玩樂的時間和空間,《小高的遊樂場》音樂劇裏便有一首原創歌曲叫《好想去玩》,開首的歌詞便說:「好想去玩,但習作未完成。好想去玩,疲累沒法適應。」正正道出劇本想要探討的問題。

百分百本地原創 兼具共融元素

《小高的遊樂場》繪本音樂劇,是百分百本地原創: 繪本原創:林建才 ✧德國白烏鴉獎及意大利波隆那童書獎得主 導演:陳港虹 ✧Fiesta Space艾菲斯劇團創團成員 音樂總監、作曲:伍卓賢 ✧2024年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原創音樂(音樂劇) 填詞:張楚翹 ✧CASH最廣泛演出數碼歌曲金帆獎得主 監製:呂妙敏 副導演:陳翊麒 編劇:翁善瑩 歌唱指導:劉綺莉 編舞:馬師雅 助理編舞:洪麗君 手語顧問及指導:余煒琳 余安琳 演員:香港兒童音樂劇團團員 劇本顧問: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(OWLHK) 此外,音樂劇還會加入共融元素,推廣手語歌曲,由以香港手語為母語的聾人姊妹、香港手語保育推廣組織「聾星」的手語導師余安琳及余煒琳親身傳授小演員。

關於 HKCMT 香港兒童音樂劇團

香港兒童音樂劇團(Hong Kong Children’s Musical Theatre)是全港唯一以青少年及兒童為骨幹的兒童音樂劇團,亦為香港《稅務條例》第88條認可的慈善團體。自1998年創團,27年來每年8月皆會公演週年原創廣東話音樂劇。

票務

公開發售

聯絡

香港兒童音樂劇團

+852 2566-6677
[email protected]
https://www.cmt.org.hk/